最新研究成果

行业动态

联系我们

生物学行业动态Industry dynamic

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

目的: 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指标。

方法: 采用自体移植法将子宫内膜移植于大鼠肠系膜间,术后1、3、5、7、14、21、28 d分别随机抽取8只大鼠开腹观察病灶生长情况,采用美国生殖学会粘连分级(AFS)分级、Haber粘连评分两种方法同时对盆腔粘连程度进行评分;同时采取各组病灶及周围粘连腹膜组织行HE染色;术后5、7、14、21、28 d组分别采取病灶周围粘连组织,对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(tPA)含量进行动态检测。

结果: 两种粘连评分方法均显示造模后5 d已形成典型的盆腔粘连;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相比,造模5 d后各模型组大鼠盆腔粘连腹膜组织中tPA含量极度降低(P < 0.01),造模28 d后tPA含量有上升趋势,但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(P < 0.01)。

结论: 采用自体移植法将子宫内膜移植于肠系膜间建立EMs盆腔粘连模型,造模术后5 d即为成熟模型,tPA与EMs盆腔粘连的发生具有相关性。

上一篇:SD大鼠肢体缺血-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
下一篇:动物模型能预测人死后肌肉蛋白质的降解吗?

留言 / LEAVE A MESSAGE

联系我们 / CONTACT US

/